“精确农业”,指的是先利用一系列现代高新技术来获取影响农田小范围内农作物产量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分析影响产量差异的具体原因,最后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域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以达到增产效果的农业。
“精确农业”也被叫做“处方农业”,因为这种农业运作模式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要通过一系列精准仪器找出病因后才能给病人开方子对症下药。这种方式听起来省时省力效率高超,但目前的精确农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不论是在国外还是我们国内,精确农业的发展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一.精确农业在技术上的问题
说实在的,国外是精确农业确实比我们国内的发展得快一些,但即使他们的一些技术已经成熟并且运用在了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上,也还是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1)操作难
GPS(地理定位系统)定位准确度差,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过于复杂,这就导致作物产量计量不准确,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户对这项技术的上手难度太大,不容易操作。
(2)产量传感器种类单一
有人反映现在的高新技术里面谷物的产量传感器是够多了,但是缺少棉花、果蔬和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的产量传感器。
(3)成本高
为什么精确农业有存在和推广的意义呢?重点就在于可以利用各种仪器来检测作物产量上不去的原因,继而利用精确施肥来实现产量调整和作物生长改善。不过问题在于现在的各种高科技的成本真的太大了,算下来,有的甚至直接超过了少施无用化肥和管理节约的成本。既然都达不到节约和高效的宗旨,自然就有人不愿意干了。
二.精确农业在推广上的问题
据了解,现在在国际上推广的还算好的精确农业技术就是GPS定位下的精确播种和施肥,其余的技术很难实现普遍推广。澳大利亚精确农业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得出的结果是:
(1)精确农业倡导的精确施肥和变量施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增产效果,只是降低了施肥量而已。
(2)精确农业对不同作物的效益有很大不同:甜菜、烟草和甘蔗等品质要求较高且对施肥量比较敏感的作物如果用了精确农业的变量施肥方法,呈现的效果还不错。但是其他大田作物的效果就没那么如人意了,纯效益有限。
三.问题根本原因的探究
(1)现在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的采样间距太大,通常在1公顷以上,这样的技术体系不适合在我们国家推广,就算是在美国、澳大利亚那些农地宽广的地区也难以推广,因为一旦考虑的农田变异空间尺度过大,就很难把控细节,很难做到真正的“精准”。
(2)高端技术人才不全面:现在在国际上实行的精确农业技术基本上都是根据一系列土壤、气象和肥料专家到底研究成果得来的,但是基本上没有涉及作物栽培人才的研究成果,如果以后有他们的加入,相信精确农业技术会离真正的节约成本和增产增质更进一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成都农商通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