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我省而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需要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支撑,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增收能力、提升稳定脱贫的质量和效果。否则,真脱贫、脱真贫、拔穷根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就没有稳定的物质基础。县域经济发展如何驶入“快车道”?对此,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组织专家学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现将部分专家学者观点予以刊发,以期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更新观念。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传统、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省县域小农经济意识较重。因此,必须要转变思想,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营造参与竞争、奋发向上、鼓励创新,扶优扶强的公众心态和政策氛围,努力培育干部群众改革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观念。
做好科学规划。要以全域发展的理念,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区域特点、交通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科学规划,正确处理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的关系,既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做到区域协调互补,又要统筹各地优势特色避免同质无序竞争,防止一哄而上。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建议出台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全社会投资创业的热潮。加快价格形成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改革,为加速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公益事业创造条件。鼓励民营企业以县域龙头企业和优势行业为依托,向园区集聚,发挥集聚效应。统筹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各种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使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实施“产业富县”战略。我省县域普遍是农牧业县,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在优势明显的农产品上下功夫,推进农业产业化。在产业化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形成“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建立和完善县域投融资体系。一是要发展一批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或股份制金融机构,提高服务网点的覆盖率。二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县域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三是加大财政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在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优惠政策。四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一是发挥企业家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加快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县域开展创业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就业创业,推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广“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等模式,发挥乡土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提升县域人才集聚和创新管理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作者系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每日甘肃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