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脱贫攻坚是消除中国贫困,解决贫困群体生存、生活问题实现脱贫致富最有利的手段。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然而,脱贫攻坚并非易事,不是简单的“数字脱贫”也不是单纯的“设施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发展的明显改善才是脱贫的硬指标。说到底,脱贫就是用心、用计、用策,深入、细致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农村经济“列车”跑得好、跑得快,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牵引作用。在中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尤其是做好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层群众工作关键在于党组织。因此,各级党组织只有不断强化“内功”提升党建水平,充分发挥政治和服务功能,创新探索党建扶贫“双推进”理念,做好“党组织+”大文章,才能实现党建与扶贫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贵州调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落实情况时强调,要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依靠基层党组织快速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我认为抓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党建工作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要培养党组织书记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实现富民强村。
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
三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下乡驻村,凝聚各方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选派驻村级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包联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工程。
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头创业就业,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持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党员包联等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