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手脚并用抓关键 打赢脱贫攻坚战

[ 作者:白文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31 录入:吴玲香 ]

5月24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成都开幕。王东明代表第十届省委向大会作报告。在谈到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时,王东明说,要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统筹处理好点和面、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临界状态群众、“输血”和“造血”、物质和精神、制度安排和压实责任、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的关系,继续打好“3+10+N”组合拳,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常抓不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局性工作和头等民生大事来抓,以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务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省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不俗成效。

在全省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省十一次党代会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治蜀兴川,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王东明书记也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谋划了措施、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冲锋号。

基层党员干部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主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落实“六个精准”为抓手,思行一致、手脚并用,抓住关键环节,坚持把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取得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坚持走村入户,确保走访调研深入末端。要坚持沉下去、实到底,勤走勤访,与村社干部、困难群众打成一片,取得困难群众信任和村社干部的支持,形成信息互通、沟通交流常态化;要主动作为,勤查勤记,坚持实地查看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现状,真实掌握困难群众致贫原因,详细记录脱贫致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问题摸清、症结找准;要不厌其烦、虚心求教,反复沟通、反复交流,虚心接受村社干部建议和困难群众意见,把原因搞准、成因查清,形成问题认识统一、思想意识一致,确保走访调研到位,掌握情况精准。

坚持实事求是,确保脱贫措施谋划精准符合实际。脱贫攻坚,要坚持务实求真,了解情况要真,制定措施要真,真正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要结合贫困群众实际,分门别类,不同原因,区别对待,谋划措施,杜绝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形成管用好用易用的措施办法;制定措施要充分征求村社干部、贫困群众意见建议,确保接地气、顺民意,杜绝想当然、自以为是,让措施办法看得见、干得了、周全实用;要突出“输血”与“造血”并重,摒弃“灌水式”、“输血式”传统帮扶模式,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期意义,既要考虑物质扶贫、更要突出技术扶贫,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两管齐下,促进困难群众在帮扶脱贫中增强信心、积累技术、增加资本,实现“自我造血”,依靠自己过上富裕的好日子,养成自力更生好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好风气。

坚持落实有力,确保脱贫计划措施稳步推进取得实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掌握情况是基础,制定措施关键,落实计划是根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落实脱贫措施、实施脱贫计划作为日常工作重中之重,精心组织、狠下功夫,以“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真抓实干、谋事干事,确保党员干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见人见事见思想;要实行清单管理,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推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条措施一条措施落实,把项目、资金、措施实施精准、落实到位,以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撒手的决心,积极有力稳步推动各项脱贫攻坚措施的实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物质技术资金保障,确保脱贫致富见成效,一手抓思想习惯风气养成,以思想促行动,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肯学肯干肯吃苦的习惯,形成自立发展感恩的风气,不仅做到如期脱贫,更要杜绝返贫。

治蜀兴川,谱写伟大中国梦四川篇章,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学习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为契机,砥砺奋进,模范带头,坚持“思行一致”、“手脚并用”抓住关键,狠下功夫, 努力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打赢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

(作者单位:中共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