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微腐败危“大人生”

[ 作者:廖欣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337 更新时间:2017-04-28 录入:19 ]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市纪委重视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在全市开展集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一批基层党员干部“微腐败”问题得到集中整治。近5年以来,全市共排查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9554件,立案339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3798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4月25日 中国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强势推进,在给我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却也能听到身边有的人讲,平时占点小便宜、收点小东西,算不得什么事,只要不太过分就行了。这种“灰色论调”如同作风建设中的杂质和灰尘,如果不从思想上彻底清理,不从行为上坚决制止,就会把风气搅浑,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沾染雾霾。

“微腐败”会葬送干部的前程。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在得到组织认可,手握一定权力后,缺乏抵抗不良风气的免疫力,有的公款私用请客送礼;有的克扣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款、挪用涉农惠农强农资金、扶贫资金;有的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

这些党员干部自认为涉及的群体很小,涉及的资金较少,与高官巨贪相比,似乎不值一提,殊不知这是大腐败的开端,一步错步步错,从此踏入腐败的泥潭,最终发展为“大贪”、“巨腐”。

“微腐败”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微腐败”量多面广,形式多样,党员干部处事不公、以权谋私、作风不实的行为又多发生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群众都看得见、听得到,会极大地伤害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微腐败”这只蛀虫会不断地咬噬党的肌体,诱发众多社会矛盾,危害社会安定,破坏政治生态,致使党的政策变形走样,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民心所向。杜绝“微腐败”,是新形势下每一名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严格自律,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的自觉行动。一个人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要培养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情趣;摒弃一切超越道德和法律界限的私心杂念,发现苗头“拉警报”,遇到红线“踩刹车”;自觉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火墙”,给自己的成长进步画好“安全线”。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漩坪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