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创新机制抓扶贫 引导群众奔小康

[ 作者:亦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1 录入:吴玲香 ]

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这是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提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紧锣密鼓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洪流力量正在集结。

编制一个好规划。规划要“实”,要做到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容不得半点含糊。规划要“新”,要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的产业业态。谋划好“十三五”期间的扶贫建设项目,突出扶贫片区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切实提高扶贫村镇规划水平,实实在在地为精准扶贫提供精准的规划保障和服务。

选准一个好产业。产业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实现脱贫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关系到整个脱贫攻坚的大局。产业扶贫必须充分考虑贫困地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潜能和群众意愿等因素,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不求整齐划一,但求切合实际。“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

打造一个好龙头。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整合带动能力,可发挥行业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没有龙头带动,就很难推动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为此我们要力争做到“多个渠道饮水、一个龙头放水”,避免资金使用分散或重复,效益不显著现象。

创新一个好机制。探索创新扶贫的工作机制,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一分析致贫原因,针对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做到建档立卡。对生存条件恶劣、扶贫成本极高的贫困群众,要尽早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为群众“挪穷窝、开富门、保生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在工作机制上创新突破,确保扶贫工作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形成一个好体系。构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帮扶支持、政策保障、激励约束“四大体系”,让脱贫攻坚整体上呈现扶贫政策从顶层谋划设计向持续落实落地转变、扶贫效果从逐步脱贫向稳定脱贫转变、扶贫工作从单方推进向综合施策转变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了以减贫成效为导向的脱贫攻坚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来。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