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机关岗位是‘香饽饽’,如今基层一线执法岗位也有吸引力。”谈起正在进行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上海市工商局干部人事处副处长陈浩说,“现在主动要求从机关转岗到一线的公务员还真不少。”(人民日报2017年3年21日)
每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基层一线的招聘人数其实并不少,但是却总是听到“基层缺人、基层缺年轻干部”等无人可用、队伍老化的呐喊。为什么基层干部留不住?干部队伍老化?归根究底还是基层条件差、待遇低、工资少、工作任务重、上升空间小。基层干部普遍面临权威丧失、尊严缺失等问题,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基层干部形象长期被污名化,极易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工作任务重、困难多,是直面群众、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基层干部身处执政一线,他们是中国复杂国情的“亲历者”。许多各项政策任务都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各种发展目标要靠基层干部去实现。乡镇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低,使很多基层干部产生了较重的自卑感,这使得大多数年轻干部更愿意到县里哪个局当虚职,也不想在乡镇当实职;因为乡镇里再大的干部也只有落实的份,而县里某个局随随便便就发号施令。往乡里调派干部越来越难,很多人不愿到乡里工作,与之相反,乡里干部请求调回县里的越来越多,这绝不是我们哪一方独有的特色。
群众的维权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很多人认为,政府为百姓服务理所应当,而某些事情做不好,群众就要责问干部。甚至居民生活遇到各种不如意,基层干部就经常被当成出气筒。加之现在的新闻报道中树立基层干部本事不大、脾气很大的形象,基层干部“几头”受气,使基层成为了人人想逃离、人人不想呆的地方。
首先要提高基层待遇。工资是生成之本,是留住人才的基础,基层条件艰苦、生活条件艰难大家有目共睹。因此,在对待基层干部上,要结合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基层工作岗位补贴,解决干部的安心工作。其次是职务晋升问题。在职务晋升及职务调整上,要加大对事业人员的倾斜力度,尤其是在基层一线岗位,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要真正让基层干部在基层岗位上永葆激情,大方异彩,就要让他们看到岗位的未来上升空间,让年轻的基层干部有理由、有方向、有希望去期待一个十年之后的自己。再次就是处理好基层干部与上级部门、基层干部与群众这两对关系。今后应赋予基层干部与他们责任相符的权力;完善基层政权的财力保障机制,“要叫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基层干部的成就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真正让基层干部强起来,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硬起来,群众的满意度才能提起来。
(作者地址: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