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脱贫攻坚当牢牢把握底线思维

[ 作者:易笛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00 更新时间:2017-03-10 录入:吴玲香 ]

3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人民网)

当前,已到了脱贫攻坚的攻城拔寨、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阶段,虽然目前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问题和困难还很大,更需密切关注脱贫攻坚的动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就是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判、善意提醒和敲打,这就是底线思维的运用。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有备无患、遇事不慌,这是古人对底线思维高度凝练的概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当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坚守脱贫标准、谨守廉洁底线、实现有守有为的统一。

把握底线思维,就是要坚守脱贫标准。现在对于脱贫摘帽出现了两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有的地方十分积极,层层加码,甚至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和数字脱贫的苗头;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却迟迟不想摘帽。对于这些问题,需及时纠正,要严格按照脱贫标准,即贫困县、贫困村的摘帽是贫困人口降低到2%以下,贫困户脱贫就是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把握底线思维,就是要谨守廉洁底线。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必须管好用好。然而,仍存在着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甚至将扶贫资金用于请客送礼、大搞形象工程等。党员干部必须做到自身清正廉洁、行端影直,要有清醒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工作的前面。纪检部门要认真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零容忍整治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把握底线思维,就是要实现有守有为的统一。底线不是上限,坚守底线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求得最好的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最硬的底线,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定守住底线的信心,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放松、不片面、不变调。同时要在充分估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阻力、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更主动、更积极、更有为地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合江县白米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