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房地产调控的“一城一策”“精准施策”再到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改革逐一破题……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锁定民生关切点,精准发力,通过“精准施工”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精准抵达。(新华网)
民生工程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的根本是百姓得到多少实惠,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多大提升。百姓的幸福不是仅仅看经济发展的成果,更要看重经济发展的成果他们能享受到多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大众的幸福感是越来越强,这是无容置疑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大众生活越来越幸福快乐的今天,诸如看病难、贵,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些民生痛点问题还并没有真正解决,甚至一些比过去更为严重,如何彻底解决这些民生痛点,事关老百姓的生活生产,事关群众的幸福。大至一国,小至一县,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解决好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实惠,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实践证明,要彻底解决民众的民生痛点,政府有关部门就需要在民生工作务实扎实真实,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就必须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只有针对性地“精准施工”,才能够直达民生痛点的“病灶”,彻底解决民生痛点问题。近日,江苏省政府提出群众、企业到政府机关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目标,就是一个旨在解决群众办事难的痛点问题的“精准施工”典范,他们通过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信息共享,让信息跑腿,老百姓少跑或者不跑腿,这就是“精准施工”,解决群众痛点的有益探索。
民生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利民之事,丝发需兴;厉民之事,毫末需去。”做任何事情,民生都是不变的“指南针”,需须把握好这个“指南针”,以极大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落实好每一项改革举措、惠民政策,让中国这条大船满载最广大人民的幸福,乘风破浪,驶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彼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