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路五年未建成 地方官作风需改进

[ 作者:琳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01 录入:吴玲香 ]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些扶贫项目却是一拖再拖建不下去,比如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保靖县,有一条全长63公里,途经6个乡镇10多个行政村,建成后5万多群众将从中受益的“扶贫路”,从“十一五”期间立项、“十二五”期间动工,到“十三五”仍未完工。扶贫工作为何会遭遇减速?(0225 央视新闻)

一条国家级贫困县的63公里的扶贫路,修建五年后成为当地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塞心路”。虽然“一刀切”的交通扶贫普惠政策是主要原因,但是当地主要领导作风不实,未做深做细做实“精准”文章也是关键的一方面。

扶贫要有攻坚的恒心。一个审批时间长达3年、建设工期已超过5年,事关5万群众的脱贫路,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中成为了“塞心路”?其主要原因,还是当地主要领导争取项目有雄心,开工项目有信心,当项目建设遇到困难就没有恒心有关。当地主要领导是否深入一线调研,协调解决因地质条件复杂、塌方治理、群众阻滞施工等问题,其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否向省、市交通和扶贫部门汇报和协调呢?可能有人要说,不是有分管交通的副县长在抓好么?然而一个扶贫重点项目的建设,面临财政配套资金不足和施工的更改,没有当地主要领导亲自出面抓,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塞心路”建设中既反映出对项目建设的科学规划论证上缺乏精准,更暴露出当地主官领导在实施民心工程上缺乏精准的作措施,作风不实,慢作为是才是主因。

扶贫要有不达目标不死心的勇气。实施脱贫攻坚五年目标,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而且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再次明确了实现1000万人脱贫的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脱贫攻坚还会遇到各类困难。就要靠我们基层各级党委和政府,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运用国家的扶贫政策,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性地解决扶贫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做实扶贫工作。同时,扶贫干部要对照职责和修炼党性中勇于担当,对扶贫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深入一线调研协调,对自身不能解决的实际困难,主动向上级交通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要以慢不起、座不住的精神,解决群众关心的事,做实脱贫攻坚工作,从而自觉克服慢作为、不作为的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问责推进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在新一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已吹响,干群聚精会神抓落实之时,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的考场,对工作不实、慢作为、不作为进行严肃问责。各地要组织脱贫攻坚监督组,对今年目标任务的细化、保障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过去一年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巡查,对像湖南省保靖县的“塞心路”问题,既要向当地主要领导问责中,又要积极协调项目保障要素,促进扶贫项目建设,确保把扶贫工程建成群众的幸福工程。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