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搞好精准扶贫,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 作者:文呈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7 录入:19 ]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搞好精准扶贫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破除种种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陈规旧习,挣脱“左”的和传统的羁绊,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转变,求得大开放,促进脱贫致富的早日实现。特别是要在“破”与“立”的精准扶贫实践中着力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嘴上讲扶贫与实际搞扶贫的问题。实践中一些地方、一些党员干部急功近利,眼光短浅,缺乏发展的观点、全局的观点,不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思考扶贫工作,工作上远见卓识不够,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扶贫才初见成效,不是考虑怎样扩大扶贫的辐射效应,使地方有更大的发展,而是想方设法拼政绩。搞精准扶贫就似“叶公好龙”,嘴上说积极引进产业、企业,引进的过程中见到一些新的东西又害怕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忙着把门关上或关小,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上。表现是言行不一、说干脱节,实际则是“左”的思想作怪,改革意识、党性意识不强,“忠诚为民务实”的标准树得不牢,工作缺乏创造性、主动性,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就缩手缩脚,走出去一步退回来两步,看见别人发展了,不是振奋精神,迎头赶上去,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特别是工作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生怕外人进来占了自己的便宜,不愿肥水流入外人田,小心眼谋不了大事,小手脚迈不开大步,其结果是虚开大门半掩面,很难搞出大作为。

第二,要亮点与要持续的问题。精准扶贫之所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措施实、力量足,就是因为它是民生工程,需要切实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利,实现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目标。因此,各种利好政策和项目才汇聚到扶贫。而一些党员干部则对此认识不清,以以往的思维来做,总想搞出亮点,持续发展的观念不强,对一些精准扶贫项目,只注重在原来的产业上搞一些装饰,做一点表面文章,换一张皮搞形式工作。其结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浪费了资源,群众也得不到实惠。

第三,在精准扶贫中坚持内外有别的问题。搞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在真正精准上下功夫。但是,实践中一些地方囿于精准,思维方式狭窄,思想开放不够,生般硬套的“精准”,造成扶贫政策落不了地,群众工作难做。这是坚持了错误了内外有别。实质上,精准扶贫更需要以宏观的视野来谋划,贫困户、贫困人口识别到户、到人,但是脱贫政策一定要发散,考虑其外部效益和尽可能的扩大覆盖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