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记忆中的年

[ 作者:康合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13 录入:实习编辑 ]

似乎还没来得及转身,日子的一个低眉,远离父亲娘亲、故土乡情的“年味儿”,就悄无声息地涌上了眉梢。

从军十八年,人在军旅,身不由已。年年年关不是守在执勤哨所里,就是铆在值班岗位上,远离至亲、置身军旅极欲地拉长了“年味”的战线,伸展了诱惑的触角。年年,情在;情在,年年。记忆中诱人的“年味儿”,像一朵不败的情花,旺盛地开在我心里,引诱我反复咀嚼、遐思无限。

记忆中的“年”,由穷到富有繁有简,过了一茬又一茬。扛枪扛炮、舞文弄墨的这些年,每当到了这个节点,故乡的“年味儿”就会穿越千山万水,一路停泊在我回味无穷的味蕾上、醇香绵软的情愫中、温馨如故的记忆里。这些年,不论身在何处,十几年前那些“年”的味道,“年”的诱惑,还有“年”中零零碎碎的记忆,时时都在冲撞、倒腾、回味。

记忆中的年,大多是从忙忙碌碌中嗅到味道的。先是娘没完没了开始捣弄石磨、筛子、木桶、酱缸,反复叮嘱我们三姊妹嘴上要有遮拦,不要犯忌讳,冲了喜气。接着爹会冒霜顶雪去几十里外的煤井挑煤,一担一担地挑回堆在墙角准备过冬,直到火炉亮堂,温暖年前年后的整个冬天。年味的色调,先从花花绿绿的集市上开始冒出来,随后出现在弯沿曲折的乡村道路上,出现在回来人流的背囊里。年味从四面八方赶来,涌向一幢幢炊烟四起的老屋,来到父老乡亲身边。

记忆中的年,从年猪的嚎叫声里就能听到。几十年来,不管年贫年富,进入腊月,我家总能听年猪的嚎叫声。我家年年都养猪,两三条一圈。娘养猪比照料我们三姊妹都细心,无论天晴下雨、打霜降冰,猪一日三顿吃得毫不含糊、风雨无阻。猪的食物,是地里不同季节的青草青苗、红薯萝卜、玉米谷糠、麦壳杂粮,用柴火煮得稀烂,再拌上温热的刷碗水、洗锅水。倒进猪槽前,娘每次都要先用一根手指头试探温度,然后挽起袖子,伸进猪食里使劲搅拌、抓扯。娘说猪不吃昩心食,你给它多少,它就还你多少。腊月前后,卖猪是娘最难过的时候,等买猪的人准备好绳子杠子大秤,谈好价钱,娘就唤猪出圈,含情脉脉地抚摸猪背,当猪拽上货车的哀嚎声传来时,娘便走进猪圈,默默地盘算着伺养的艰辛与换回的收成;当肥猪被货车拉走时,娘便走到猪圈口“戒戒罗罗罗、戒戒罗罗罗……”地唤个不停。娘说卖猪的时候唤唤,能把肥猪的魂脉留下,下次养猪猪长得快、长得好。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娘最开心最忙碌的时候,年猪在娘的精心打理下,通体肥圆、人见人羡。杀年猪的这天,她会把近亲老少叫来,围在火桌旁过年一般,娘羞涩地细数着伺养的心得,卑谦地接受着乡亲的赞誉。年猪杀了,家贫时,爹和娘会起个大早,挑着上好的猪肉到集市、上煤井叫卖,换回我们三姊妹过年穿的衣布、糖果和学费;家富时,会东家一块、西家几斤地走亲戚送邻居,把年味挑卖到集市人群,背送到远亲近邻。

记忆中的年,最垂涎欲滴的是红薯水煎熬的糖糊团。故乡没完没了的山浪里盛产红薯,秋天里把红薯搁置在通风的楼板上,进入腊月,经历一秋风吹燥爽,红薯柔软蜜甜。娘把洗净的大筐大筐红薯剁开,切成指大的条形,放到大锅里加满水,往灶堂里使劲加柴,煮沸后淘出红薯条,放在阳光下晾晒或炭火上烘烤,晾干水分的红薯干能让我们三姊妹当零食吃到来年暑假。娘把锅里浑浊的红薯水掺进捣碎的嫩麦芽在柴火上继续熬煮。吩咐我们三姊妹坐在灶堂边轮换着给灶里添柴,直到傍晚时分,糖汁才熬成糊状。看看能结块了,娘拿着筷子,伸进糖糊里,不停转动筷子,鸡腿样的糖块我们三姊妹每人一个,边等糖冷却变凉,边提醒我们不要吃多了,加了麦芽的糖吃多了会哽胸、伤胃、打嗝。接下来爹和娘分工粘糖,把炒熟的面粉、瓜仁、芝麻、爆米花、爆玉米、花生米按比例拌上糖,滚成一团硬疙瘩,爹反复有节奏、有章法地挤压着糖团,压实了就切成糖卷儿、糖条、糖块、米花团,变着法儿招待着来家拜年的亲邻,填堵我们三姊妹贪婪的嘴和胃。

记忆中的“年”,一走进村里,村下溪边龙王庙里的香烛摇曳起吉祥的光芒。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支起了石磨做豆腐、打年糕,大人们捡空挑着担子不分时日地赶往乡场集市,孩子们的花衣裳把年味渲染得五颜六色,不知疲惫地成群结队跳呀、闹呀,常常忘记吃饭,划着年味的双桨肆无忌惮地欢乐。年味的吉祥喜庆,轻盈地走进了农家小道,来到了每一间土房老屋,来到了每一个远亲近邻身边,来到了锅碗瓢灶上。家屋里的饭碗里飘起芬芳,笑脸相迎的问候,大红爆竹的震响,红彤吉祥的门楹,把寒冷的季节装点得丰盈热烈、喜庆盈门。人人在感受年,开始品尝年,年味醇厚绵长。年,暖在孩子们的小脸上;年,醉在大人忙碌的脸膛上;年,交响在女人们锅碗瓢盆上;年,也让乡间小道人来人往,空气里飘起浓浓的酒香,院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儿。

记忆中的“年”,就这样在永不停歇的岁月更迭中,在父老乡亲悲欢离合中,穿越时光的剥蚀与消融,历久弥坚地扎根在我内心深处,风雨如磐地温存在我十八年来的军旅生涯里。

日子啊,谁也挽留不了。然,故乡“年味儿”这一抹暖,永久地滋生在我的精神殿堂里,纵年华老去,仕途终结,只要生息不止,就会艳若桃李般层层绽放在我的心底,承载着我一年又一年人生情感的开端、铺展与终结。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西外武警支队政治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