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提出到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向全国立下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军令状。在这事关数千万贫困人口温饱的大事面前,依然出现部分党员干部眼里看不到贫困群众生活窘境,居然打起了扶贫工作的“歪主意”。近日,乐山市纪委通报了8起全市扶贫领域违纪问题典型案例, 以“精准执纪”护航精准扶贫。
通过分析这8起案例,不难看出当前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一些特点:一是发生地域广,全市共11个区市县中有8个区域涉及,涉案区域占全市区市县总数的72%;二是涉案区域集中,违纪问题高发在项目修建、危房改造、专项扶贫资金等领域;三是涉事者职级低,8起案例中有75%的涉案人员为村级两委干部;四是涉案金额低,最高为4万元;五是违法手段呈现多样化,如无中生有、虚报套取,欺上瞒下、巧立名目。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个案例确实让我们咂舌,如何确保扶贫工作各项政策落地实处,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鉴于此,笔者认为,一是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设置专门的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以来电、来信、来访、网络举报“四位一体”举报平台,畅通群众信访渠道。二是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大公开力度,为扶贫资金加入“阳光防腐剂”,确保扶贫资金能够用于实处。三是加大对扶贫资金“蛀虫”的惩治力度, 让违纪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督办力度,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惩处能够真正生效发威。
截至2015年,我国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不到8元。我们将紧跟着党中央的步伐,沿着精准扶贫的路子,借助社会合力的推动,确保这5575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一渐行渐近的现实,万不可让扶贫资金被贪腐“蛀虫”所侵蚀,万不可让扶贫大业因贪腐而蒙羞、而受阻。
作者单位:峨眉山市人民检察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