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空气污染、道路拥堵、食品安全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在生态相对较好、成本相对较低的农村田园里生活,逐渐成为很多人的人生梦想。
走新乡村文明之路,首先应着力把乡村建设的过程变成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的过程,变成生产要素向广大农村倾斜转移的过程。目前,我国有不少地方已经在新乡村文明之路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近年来,农村在不断加大“美好乡村”建设的力度,不仅通过“村村通”等项目建设实现村级公路、污水管网、垃圾处理、体育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而且在提升硬件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融合传统和现代文明元素,开展孝道礼仪宣传教育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完善乡村治理模式,让农民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能传承乡村田园风俗。其次,小城镇、农村地区的发展一定要有产业支撑,还要注重乡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整体推进,力求在物质、精神两方面让农民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在寻找产业支撑、完善现代公共服务、提升乡村生活质量的同时,引入村民理事会等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强化对标志性民俗、有地方特色的农事礼仪等传统农业文明的保护,也是走乡村文明之路的重要方面。
农村传统习俗文化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分,只有保护好我们的根,守住我们的魂,我们才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辩证地对待农村传统习俗的发展,理性地面对传统文化的渐变,与时俱进地引导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作为一个课题仍需要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乡镇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