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着力解决不到年龄下不了、不犯错误动不了的难题。一年来,成都市累计问责追究调整干部45名,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386名。(网易网11月12日)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吏官周任的一句话。能施展自己的才力,就接受职务;不能施展才力,就辞职退位,古代不少才子以此作为美德。可如今,“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履其责”者司空见惯,少数地方官场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一团和气的庸俗哲学盛行,浑浑噩噩的犬儒哲学甚嚣尘上,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不仅影响干部队伍活力,让干部任用落入“论资排辈”的窠臼,还导致在许多关键的岗位上,让一些不思进取的庸才也能坐得安稳。
“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为政之要,唯在用人。纵观历史,无论是政权的更替,抑或是时代的变迁,人才始终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重视吸收,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骨干,是实施党的领导的决定性力量,其思想素质、能力水平和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关系着党和党领导事业的兴衰成败。
“治党先治吏、治吏必从严”,作风不抓严,干部就还是“老派头”,决不能让抱住“铁饭碗”就顿顿“吃软饭”的思想肆意蔓延。“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出台相关制度规定,严格考核,让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只要保持善作善成,我们定能迈过山重水复的重重险阻,迎来豁然开朗的崭新境界,构建优进绌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