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应从扶“志”入手

[ 作者:浪里飘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4 录入:16 ]

“教育老百姓感恩”?11月4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的文章发表后,不少网民感到诧异。在这篇题为《精准扶贫中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的文章中,陈行甲以巴东县一名贫困户“碰瓷”政府的事例为例,指出了当下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少数贫困户“不自强、不感恩”,抱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被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由此,他建议加强贫困户的主动脱贫意识和老百姓的教育问题。(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

看了这位县委书记关于“教育百姓感恩”的文章,结合现实生活中类似问题,我被这位县委书记的胆识所折服,更为他那洞穿社会热点问题的眼力而赞叹连连。

扶贫应从扶“志”入手。贫困的原因很多,但是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的今天,除了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有些人年年都被列入扶贫对象,年年都在享受国家补贴,却同样一贫如洗,甚至还有人舀水不上锅。究其深层次原因,除了天灾人祸这一层因素之外的一部分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却没有改变目前状况的想法,更有甚者躺在“贫困”二字上睡大觉,等着国家下拨的贫困费用度日子。面对这种不是个别现象的现象,我认为在一边帮助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同时,一面为其鼓气加油,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贫穷不是荣耀,贫穷需要自力更生,只有自己想站起来别人才能帮助站起来。假如我们不从思想深处去找原因,不去帮助他们认识到问题所在,“扶贫”脱得了一时,却脱不了“一世”。只有自己想要站起来的人,你才有可能帮助他站立起来。

扶贫同样需要合理的监管。对于各种扶贫基经的使用,对于各种扶贫物资的下发,都要实行严格的监管。一方面,要下发到位,另一方面,下发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案例,有些人将下拨的款项全部用于平常的生活,有的人将别人帮助用来发展的猪牛羊等变卖成现钱,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好好深思。

总之,当他自己都没有想要站立起来的时候,你一定是将其扶不起来的,即使扶起来,也站不稳。一句话,扶贫应从扶“志”入手。

作者地址:四川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