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别让村官违纪成为扶贫“绊脚石”

[ 作者:余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1 录入:16 ]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8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一共公开曝光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25起。从325起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看,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多面广,村官是主要违纪群体。(法制日报 9月19日)

正所谓“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干部一面旗。”说到村官,其实在普通民众的心中是典型的芝麻官,甚至不能算官,因为村官是不脱产干部,是拿误工补贴的人。然正是因为村官很小,却离群众很近,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可以说老百姓对基层干部的认识和评判党和政府的形象皆是从中而来。所以,村干部贪污腐败和扶贫领域不正之风,是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役的巨大障碍,必须坚持高强度、大力度治理扶贫腐败,千万别让“苍蝇”之腐破坏党群关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让村官违纪成为扶贫“绊脚石”。

当然,就报道中分析的数据“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25起、约有218起案例是“村官”涉腐、占比67%”来看,村官作为主要违纪群体还真是“当仁不让”。这也让笔者想到“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的狂言诳语。究其一点,村官虽小手中权力的“含金量”太高,通常而言,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扶贫政策、资金资源落地的最后“中转站”,也是群众基本情况、个人信息上传的“第一道关”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麻烦,与村民的矛盾,过分依赖于村官,让村官去“搞定”村民,只要一切“摆平”就OK。至于扶贫资金的产生、分配以及去向,有帐可查、有“据”可行,相应的监督也就意思一下。不然这个主要违纪群体何以衍生?

无论权力大与小,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无可争议。就如报道中的何彦庆一样,先后违规给自己及3个儿子办理8个低保指标,说来都是笑话,3个儿子享受8个低保,难道只是村干部面对诱惑无法自我控制之过?笔者以为,在现行分配体制下,村官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对于惠民政策和其他村民一样均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由于这种双重身份的存在,让村官在当好村民与政府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中,往往拥有了极大的灰色操纵空间,这是其一。重要一点还在监督之殇下,群众不敢管、上级顾不上管,让村官的权力形成“真空地带”,才有了违纪群体纵横驰骋。

小节不守,大节必失。针尖大的窟窿能透斗大的风。从某种意义上说,村官贪腐也影响着一个地方民风的好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伤害群众利益,疏远党群干群关系,破坏党和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惩治才是最有效的预防。因此,得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围绕工作程序制定严密流程;得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那些在扶贫问题上侵害群众利益的官员和相关人员严厉问责;得宣传并拓宽群众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举报途径,对发现的问题,必须保持“零容忍”;得加大权力的约束,遏制“制度的笼子”变成“牛栏关猫”;得加大扶贫资金公开透明,让村民知道自己能享受到哪些国家政策,从而堵住可能违纪的空隙。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官成主要违纪群体,再次给相关监管部门以警醒。别让自己的失职,让村干部的腐败直接破坏着农村基层稳定,影响着国家扶贫大计。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