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市渠县纪委对4名扶贫履职不力的驻村“第一书记”及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释放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09月07日 来源:央视网)
攻坚扶贫本意是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帮扶贫困对象,已达到治贫脱贫的目的。如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易地搬迁安置、教育、低保政策兜底等方式使贫困地区逐渐脱贫。政策的出台本身是好的,然而,在实际的执行中,搞截留、挪用、套骗取扶贫资金,却让好政策失去了它的具体价值。
制定攻坚扶贫的政策只是一个开始,政策重在落实,缺乏精准落实的政策只能是“看起来很美”。政策的落实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切实的予以落实,落实攻坚扶贫政策关键要树立党员干部“正三观”的问题,这是筑坝防堤的前提。
正责任主体观。良好的责任心,敢于担当意识一直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的试金石,更要在实践中,坚决杜绝雷声大雨点小、电话落实任务的形式,坚决打击和严肃惩处‘耍滑头’‘玩猫腻’行为,党员领导干部需亲力亲为,做表率、树标杆,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把廉洁扶贫贯穿始终。
正监督检查观。攻坚扶贫基础是做,关键在于监督监管。自觉接受攻坚扶贫的监督检查,形成常态化,对于有落实不到位、人员走过场、敷衍了事,要加强整改,更要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做到事前有备份、事中有抽查、事后多回访的监督检查机制,同时还要监督主管部门时刻认清现状,找准职责定位,做细做深监督责任,如建立问题台账,督促限期整改,上下联动,推动“五级联动”监督检查体系建设,推动扶贫公平、公正、公开,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正问责查处观。发现攻坚扶贫领域的贪腐问题,要问责追查,查处得当,党员干部不是一开始就“带病”,有些病情较轻的打针、吃药还是可以挽救的,但针对挪用、侵占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要从严查处,严格做到“无积压”、“零暂存”,对履职不到位、弄虚作假的严肃追责。查处不是发现一处,就只查一处,还要屡捋清“利害关系”,将贪腐网中的违法违纪分子悉数打尽,才能还党员干部队伍的一片净土,并将处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发挥警示教育功效。
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后期帮扶跟进机制,配套相关保障措施,继续解决困难地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持续增加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才能防止重新返贫。攻坚扶贫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在正三观上做好预防工作,织密制度监督之网,抓好“关键少数”,坚决杜绝“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现象,才能为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提供良好的从政软环境,不仅能积极有效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快速实现共奔小康的愿景,更能有效提升政府时效力、威严力和公信力的积极形象。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片口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