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理性认识和正确看待农民合作社的现状

[ 作者:五道沟有机农场主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5 录入:实习编辑 ]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即将迎来十岁生日。十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已发展到128万家之多。但不能不说,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整体性的由弱到强,并没有出现。

在这128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多数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确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成立的。在数量激增的背后,都能地方政府的影子,如果说是数字工程、政绩工程,毫不过分。目前看,绝大部分合作社,处于僵尸状态,成为抽屉合作社,没有正在发挥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自发性,互助性的经济组织,从成员构成上来说,主体都是农民。这就注定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必然受到成员的整体受教育程度、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五哥感觉,面对普普通通的农民合作社,广大新农人朋友,不能用现代企业的标准去审视、评价合作社的成败,枉顾现实条件谈现实,并不科学。存在不足,才有可改进之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新农人的意义所在。

一、正视现实,接受挑战。

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与教育程度相关的理念、眼光的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是残酷现实。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教育不公平导致的必然结果,错不在农民。相反,农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也是不富裕的重要原因之一。助农,就要放弃偏见,正视困难,迎难而上。

二、了解需求,合理规划。

从人均不足一亩耕地的中国农业现实来看,依靠农业自身发展,彻底解决农民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城镇化,有序转移农业人口,提高农村户籍人口资源占有量,是根本出路。农民合作社,是解决农村空心化条件下农业发展问题的需要。与此同时,面对纷纷扰扰的食品安全问题,市场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扩大。适度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是市场消费升级的需要。

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发展空间。农民合作社,要紧紧围绕提供健康农产品这个主线,牢牢抓住满足消费者餐桌安全需求这个牛鼻子,合理选品,理性确定产品辐射区域和服务人群,做好规划和布局。

三、关注前景,稳步推进。

产业资本下乡,导致的耕地非农化的问题,屡见不鲜,已经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态度逐步谨慎。另一方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一直社会资本所忌惮的事情,这类例子,并不少见。

从这两方面看,农村需要规模化经营,需要资金和技术,但资本下乡之路,不会是坦途。在体制、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农民合理配置资源,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市场,有相对清晰的前景。

五哥小结:

新农人,到底新在哪?新,要新在理念;新,要新在情怀。自己富裕,固然可喜,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裕,则体现情怀。如何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发展、市场需求稳定的品种,改变化肥、农药无节制使用的老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奋斗的目标,把提供健康食材,作为主线,农民合作社,可为、能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博 五道沟有机农场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