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争着抢着戴贫困帽,现在急着摘帽。”近日,一位参加了多地扶贫督查的“老扶贫”向笔者细数种种脱贫“怪现状”(新华网 2016.7.31)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人口仍然大量存在。采取积极扶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巩固国防都有重要的作用。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出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国现目前仍有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可见这个任务十分的繁重,我国从现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完善了政策制度,为脱贫攻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先前抢着戴贫困的帽子,因为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配套资金,而到现在却是急着摘掉这顶帽子。还有一些地方给帮扶干部摊派脱贫指标,一些帮扶干部把不少精力用在了“算账”上,“研究”怎么把帮扶对象尽快“算”出去。有贫困户反映,自己去年年初被认定为扶贫对象,春天在扶贫资金支持下刚种上果树,年底就“被脱贫”了。这类问题的出现,相关部门不得不引起注意,如果不及时遏制,那么必将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效,也将大大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只是一厢情愿。
在面对脱贫攻坚中的种种问题,不但不能瞒而不理,更不能任其发展,各地要在扶贫上把好脱贫标准关。不能仅靠收入就断定其已脱贫,而是要考虑到贫困户是否吃穿不愁,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是否有保障等等综合因素。同时还得完善程序,强化考核和评估,严防脱贫成果弄虚作假。有关部门应通过采取组织考核、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监督检查,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进行问责,对违规摘“穷帽”的干部依法摘“官帽”。另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将此工作定性为新的政绩工程,搞一些短平快的扶贫,而是要贫困人口地区真正得到了改善,真正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是一场大的脱贫战役,更是检验领导干部的考场,在这考试中能否得到高分,是群众说了算,故而只有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得到满意的分数,也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那样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才有切实的意义。
作者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中兴南路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