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业技术推广背后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 作者:郭兆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4 录入:实习编辑 ]

农资行业有个词语是大家一直探讨并想实现的——技物结合。有人说农业技术必须要附着在相关产品上,才能实现技术的价值。但表面是技物结合,看似公平合理,实则是专业技术被某些产品绑架,并不能把技术、知识、文化等个人拥有的东西客观传播或造福社会。

比如说,农业部投入巨资要培养一批年轻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他们的培训能不能不和某些利益组织挂钩,让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明白真正的技术是什么,或者学会如何选购合适的农资产品。

缘起:如何减少农民投入

国家重视农业生产,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生产,新型农民更加注重种植成本的核算。大家可以预见的是,土地的租赁费用不断增长,工人费用不断增长,如果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农业投入品的投资,将是从土地中获得更多收益的有效途径。

矛盾:技术和利益挂钩

农业技术、农业知识看似无形,但是科学的客观知识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不信我们走到农民中间问问,绝大多数的农民都会说,种地要讲科学,光靠经验是不行的。技术、知识本就应该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可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嘴上明白“免费的午餐”,眼里看到只想“免费的午餐”。再这样持续下去,农业知识、农业技术都被产品利益化了,对某些技术的传播虽是好事,但是对于要算一分钱账的农民来讲就不是好事了。

我们在用人时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其才可用;有才无德,其才难用。如果我们还不能意识到技术作为产品的附属品存在弊端,就好比我们在使用一批有才无德之人。他们会为了个人利益,用才忽悠农民,忽悠农业。

发展:农技不是附属品

重视技术,重视人才,更应该重视科学、客观的技术,技物结合在特定情况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但是长期看,有待改革,有待还农业技术本来的价值,它绝不是附属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中国农资传媒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