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干部选任不应被年龄“一夫当关”
官员干到多大岁数才能当上市长?最近,“市长的年龄”成了网友的热门话题。在这股热劲背后,是对干部年轻化的反思与交锋。四川甘孜州委组织部日前发布干部任前公示,38岁的博士颜磊被提名为康定市长。(6月14日 搜狐网)
“38岁当市长,还是一个县市级的市长,竟然也成了新闻?”笔者看到这条新闻时,心中的感受也是这样的。38岁当县级市正处级的市长,其实算不上“真快”,更别说“火箭式”提拔了。与之相比,29岁担任湖北宜城市长的周森锋、30岁任广西凭祥市长的孙睿君、22岁进入甘肃省武威市副县级岗位的焦三牛等人的提拔速度才算得上快。
但与提拔速度相匹配的,是他们的才能,焦三牛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周森锋是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孙睿君更是清华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而被提名为康定市长的颜磊,同样是博士,并且他们工作的地方,也并非北上广深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而是经济相对欠发达、人才相对紧缺的地方,得到组织提拔重用,也无可厚非,这也符合我们党明确提出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
当然,干部队伍年轻化并非唯“年龄”是举,而是要在遵守相关原则的条件下,这个原则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至于“才”,颜磊的学历是博士研究生,而他提名康定市长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多个岗位锻炼,不断提拔重用的结果,这说明他在之前的各个岗位上的工作成绩不错、能力不俗。至于“德”,相信组织部门已对其进行了多方面多渠道的考察,是经得起组织、历史和群众检验的。因此,38岁的博士颜磊被提名康定市长,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也不必被过分关注。
其实,干部队伍年轻化,有助于打破干部使用中论资排辈的保守意识,拓宽年轻干部晋升通道,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这是好事。但也不能片面追求年轻化,否则一方面可能导致揠苗助长现象,另一方面也对扎根基层多年的老同志不公平,让他们早早地看到年龄的天花板,没了进步的动力。因此,笔者认为,干部选任不应被年龄“一夫当关”,导致其他各项条件都“万夫莫开”。年龄只是干部选任的一个条件,但干部选任的根本标准还是德才兼备,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才能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