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干部岂能以扶贫“发家致富”?

[ 作者:周花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2 录入:7 ]

然而,铜仁市通过信访举报、项目审计、民生监督发现,一些基层扶贫干部把国家的扶贫政策看成是“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肆意套取、侵吞扶贫资金,影响恶劣。(人民网4月21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仍然还有很多贫困人民。为了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百姓脱贫致富,摆脱贫困。

“精准扶贫”是国家的一项重点惠民政策,旨在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国家出台了各种扶贫政策,下拨了大量扶贫资金。然而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却把国家的扶贫政策看成是“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肆意套取、侵吞扶贫资金,影响相当恶劣。

党员干部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首要利益,而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都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应该将这些政策宣传给百姓,帮助百姓利用扶贫政策和资金脱贫致富,岂能有失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甚至将国家的扶贫政策看成是自己“发家致富”的机遇,将贪腐之手伸向扶贫资金,让百姓痛恨。

干部岂能以扶贫“发家致富”?一是干部思想存在问题。干部思想严重脱离党的轨道,才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有如此荒谬的想法,最后突破党纪底线,走上腐败的不归路。二是制度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权力寻租空间大,导致行使权力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且制度的不完善也让一些干部转了空子。三是缺乏有力的监督。这就包括上级监督缺位,内部监督乏力,外部无从监督,由于各层的监督缺位,才导致一些干部肆意妄为,胆大包天地将手伸向扶贫资金。

在“精准扶贫”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干部岂能将扶贫看成是“发家致富”的机遇?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为人民发家致富出谋划策,帮助百姓脱贫致富,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