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记得住乡愁”请自“建筑”始

[ 作者:余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7 录入:吴玲香 ]

今年我市的三农工作,开展得相较往年更有气势。各类好消息形诸《井冈山报》。走进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也能更为明显地感受到春天的浪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而笔者以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可能相对容易,而做到记得住乡愁,则是项重大课题,是件难事,是亟须三思而后行的系列工程。

早年读过一篇学者文章,称日韩农村,基础设施很完备,生活水平也较高,文明程度更不差,但,这并不妨碍农村就是农村,城市就是城市,你走过去一看,一目了然。这样说吧,城市喧闹繁华、高楼林立、人流如织,但农村安详静谧、建筑传统、各具特色。这名学者还分析,如此有主政者引导、也有百姓自觉的成分在。

换句话说,有特色的东西,总会容易被记住和辨识。乡愁若要记得住,也应同理可证。清一色的小洋楼或大宅院,对于农民而言,不能说不美观、大方和舒适。但对于一个地方,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没有了唯独属于自己的ID(身份证)或者DNA(基因),从而也就失去了记得住乡愁的文明密码,无法找寻解锁记忆的途径,也就使得乡愁不再有任何依凭或载体。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乡愁是种人文反映;建筑则是不刻意的历史博物馆和文物。两者皆是人们生活之所需,只不过一种是精神上之依靠,另一种乃物质上之归属。

记得住乡愁,请自建筑始。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吉安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