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的“三农”工作,开展得相较往年更有气势。各类好消息形诸《井冈山报》。走进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也能更为明显地感受到春天的浪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而笔者以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可能相对容易,而做到“记得住乡愁”,则是项重大课题,是件难事,是亟须三思而后行的系列工程。
早年读过一篇学者文章,称日韩农村,基础设施很完备,生活水平也较高,文明程度更不差,但,这并不妨碍农村就是农村,城市就是城市,你走过去一看,一目了然。这样说吧,城市喧闹繁华、高楼林立、人流如织,但农村安详静谧、建筑传统、各具特色。这名学者还分析,如此有主政者引导、也有百姓自觉的成分在。
换句话说,有特色的东西,总会容易被记住和辨识。“乡愁”若要“记得住”,也应同理可证。清一色的小洋楼或大宅院,对于农民而言,不能说不美观、大方和舒适。但对于一个地方,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没有了唯独属于自己的ID(身份证)或者DNA(基因),从而也就失去了“记得住乡愁”的文明密码,无法找寻解锁记忆的途径,也就使得“乡愁”不再有任何依凭或载体。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乡愁是种人文反映;建筑则是不刻意的历史博物馆和文物。两者皆是人们生活之所需,只不过一种是精神上之依靠,另一种乃物质上之归属。
“记得住乡愁”,请自“建筑”始。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吉安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