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对待传统文化需谨防一些倾向

[ 作者:石仲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1 录入:吴玲香 ]

倾向之一:过分抬高新儒学的地位。社会上和学界有一种倾向,排斥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将新儒学抬到至高无上地位。这是有悖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政策的。

无论是传统儒学还是新儒学,都有其用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但并非其所有学说、观点和理论都是正确的,更不能作为兴国、强国的指导思想。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淆。

我们党重视传统文化和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是要以传统文化来替代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那种鼓吹党的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的论调,是错误的、有害的。

倾向之二:泛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和称谓。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要科学、精准,不应泛用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和称谓。比如什么叫国学?不少地方和高校都成立有国学院,但为什么将传统文化称为国学,却没有科学的论证和说明。将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简单地称为国学应当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说明才行。

倾向之三: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兜售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传统文化一定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不能认为凡是传统文化都是好的、优秀的。反观现在的一些影视剧,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下,一个时期内后宫戏充斥荧屏,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很吸引观众眼球。这传播的究竟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值得研究。在1980年代以后厚黑学之类的糟粕,不是以传统文化的名义在图书市场很受欢迎吗?一些官员变成贪腐分子,不少人就是受了其影响而堕落的。当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也不是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是要求坚持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北京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