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犸哥:现在农村“空心化”,城市又是高房价。为了响应“新乡贤”,今晚买票回老家。
今报君:现在乡村确实需要人才回去建设,但是你一点规划没做就冒冒失失地跑回去,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回去没变成乡贤,倒变成了“乡闲”。
小犸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里提到了“新乡贤文化”。全国人大代表钱念孙也对此开出“良方”,提议鼓励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他说这样意义大,既解决了城市拥堵,又解决了农村“空心化”。
今报君:理想很美好。不过,古代的乡村面貌几乎是很少变化的,但是现在不仅乡村在变,乡亲也都拥向城市。“物非人非”的乡村能不能承载“叶落归根”的文化基因需要打一个问号。
小犸哥:是的,到不了的叫远方,回不去的叫家乡!
今报君:除去主观上的感情因素,“告老还乡”的客观条件也同样不成熟。“老干部”们在城里已经有儿女有人情,让人家“抛儿弃女”回老家,不现实,并且很多退职者的故居已经不在,农村户口也已不在。另外,他们的医保也同样不在农村。种种不便,谈何回乡?人口迁移是市场经济决定的,参照美国8∶2的城乡比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不可逆的发展方向。
小犸哥:可是古时垂范乡里的乡贤对乡村做了多大的贡献啊,如果回到以前的模式多好。
今报君:旧时乡贤对乡亲的教化多是基于传统礼制,知识结构比较固定。现在乡村变化这么大,“告老还乡”者的认识很可能已经不能很好地支撑乡村建设了。
小犸哥:那强哥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建设“新乡贤文化”要靠谁?
今报君:依我看,还是要靠年轻人。比如说“大学生村官”就是很好的“新乡贤”,他们通过招考,自己主动选择建设乡村,既有积极性,又有知识,并且知识结构比较贴近潮流,会是很好的“新乡贤”。
小犸哥:那一个村才一个“新乡贤”啊。
今报君:年轻人又不是只有“大学生村官”。所有农村的年轻人都有成为“新乡贤”的潜力。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农村也更适合创业了,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富饶乡村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自然会回来。毕竟老人孩子都在家呢!
小犸哥:希望农村有更多有道德有素质有担当的年轻人涌现出来。我们俩也回去吧?
今报君:好,两会闭幕,我们也该隐退了,明年再相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方今报2016-03-1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