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及“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时指出,到2020年,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70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而作为“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则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
面对扶贫脱贫的硬任务,各级政府纷纷立下“军令状”,承诺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并表示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入手,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立“军令状”,最初起源于军队的行军作战,其目的是为了自我加压,强化指挥人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取得胜利。而今,各级政府立扶贫“军令状”,旨在形成倒逼效应,迫使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置之死地而后生”,它表明了各级政府脱贫攻坚必胜的决心和啃下今年脱贫“硬骨头”的意志。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喜欢立“军令状”,结果又不能兑现,让“军令状”形同废纸,毫无约束力和倒逼作用,结果让党和政府威信大打折扣,有失民心。所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能止于各级政府立了多少个“军令状”,而应该把功夫下在立“军令状”之外,拿出更坚定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坚持迎难而上,把“十三五”开局之年的脱贫攻坚战打赢。
首先,要解决好“帮扶谁”的问题。开展精准扶贫,明确帮扶对象是最基础的工作。没有准确定位的帮扶对象,犹如没有敌人的战斗。而要找准帮扶对象,各地就要有个明确的时间表,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保质保量地完成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并以户为单位建立贫困人员台帐,标明贫困人员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基本信息,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同时,可采取群众评议、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核准等举措,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让应该帮扶的对象一个也落下。
其次,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明确作战主体,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除扶贫职能部门主动履职外,各地可根据实际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及部分乡村干部、致富党员、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指导帮扶对象制定脱贫计划,督促落实帮扶措施, 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同时,要研究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将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纳入干部年终绩效考核,以强化干部真扶贫、扶真贫的意识,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再次,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各级政府特别是承担有扶贫任务的职能部门、领导干部,都要通过深入调查,为帮扶对象“量身定制”可靠的脱贫计划,并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引领他们增强主观能动性,步入技术脱贫之路。对政府下拨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及社会扶贫等资金和资源,要进行整合,统一调配、归口管理,使之产生“1+1>2”的整合效应。同时,要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资金被挪用,避免假扶贫、扶假贫,确保脱贫目标一个个的实现。对于扶贫责任不落实、扶贫中弄虚作假、甚至侵占扶贫资金,要坚决问责、惩办,绝不姑息。
总之,立“军令状”只是强化扶贫责任的形式与手段,其目的在于打赢这场攻坚战确保“一个人也不掉队。所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增强看齐意识、责任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完成扶贫脱贫的最后总攻。
作者地址: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