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在精准扶贫中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 作者:杨彬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4 录入:7 ]

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0155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发表讲话,"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治国理政的基础在农村。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是幅员面积还是农村人口在全国比重占60%以上。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习近平同志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解决好农民的生活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人民的创造力是我国改革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脱贫攻坚在我国农村工作中蓬勃开展,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成为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要求,也是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政府不能大操大办,在脱贫攻坚上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做到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广借民力,把人民群众的聪明和才智充分运用到推进农村改革中。

人民的主体地位就是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让人民群众说了算,定了干。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上,产业扶贫,基本建设扶贫,科技扶贫、社会资源扶贫等由人民群众充分讨论、自主谋划,使人民群众既成为规划者、设计者、又成为参与者、享受者。这样的扶贫政策是否更接地气?

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成美丽乡村,需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智慧,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所在地方人民群众的潜能和山水林地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利用广袤的山林和水草以及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服务能力、劳动力资源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为脱贫攻坚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美丽乡村建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