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乡愁照进现实:乡愁维系物变少

[ 作者:许小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7 录入:12 ]

“习近平关心的这三件事,你那里怎么样”调查解析之乡愁篇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万家团圆、畅谈一年中变化收获的时节。广大百姓生活工作中感受到的点滴变化、形成的基层民情,正是党和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意基础。在这样的时节里精选热门话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已经成为半月谈近年间开展问卷调查的“经典必选动作”。

在猴年新春到来之际,半月谈通过半月谈微信公众号、问卷网、半月谈民情观察员、半月谈微博等多种渠道开展了“习近平关心的这三件事,你那里怎么样”的全国问卷调查,将调查的重点聚焦于乡愁、生态环境、扶贫等三个话题。调查自1月27日起陆续展开,截至春节后的2月14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273份。

乡愁照进现实:乡愁维系物变少(图1)

图为春节期间,半月谈民情观察员张会军在云南永平县开展问卷调查。

“情感”“味道”“老地方”分居“乡愁指数”前三

本次调查活动开展于春节前的大规模春运期间,在或辗转或通畅的回家路上,人们总会思念着家乡,咀嚼着那一份乡愁的滋味。

调查首先向被访者了解“家乡最能引起乡愁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情感”“味道”“老地方”居于乡愁指数前三——“邻里亲友间的情感”53.1%,“有特色的食品”47.5%,“有意义的地点”40.9%。

乡愁照进现实:乡愁维系物变少(图2)

“文化乡愁”“生态乡愁”正引起越来越多共鸣

乡愁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们心中的那一份惦念,更是思念精神故乡的国人的一份美好向往。这样的乡愁需要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得到应有的保护传承,需要家乡的生态环境与四季风景在发展中保持清新和谐之美。“文化乡愁”“生态乡愁”正引起越来越多的百姓的共鸣。

调查中,三成以上被访者认为最能引起乡愁的是“家乡人传承的文化”37.6%、“美好的风景”34.1%。

过半被访者(55.4%)忧乡愁维系物变少,三成被访者指“乡愁越来越远”

中国正历史性地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进程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年均0.5个百分点)推进。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是否日渐凋敝,已经成为人们提及“乡愁”二字时最大的隐忧。近年春节期间火起来的“回乡体”,正是国人对三农问题、对乡村变化高度关注的体现。既然乡愁是“离开家乡时”所思念的,那么它就必然需要有所维系、有所附著。本次调查中,仅有不到两成被访者对家乡这一“乡愁现实版”感受良好,认为“家乡对乡愁注重保护,留住了乡愁17.8%”。

乡愁照进现实:乡愁维系物变少(图3)

逾八成被访者通过对家乡变化的现实感受,对“乡愁现实版”抱以担忧之情:过半数被访者认同“乡愁永远在我们心里,但维系物越来越少(55.4%)”的判断;近三成被访者(27.1%)指出“家乡变化太快,乡愁渐行渐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