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人民网,1月19日)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脱贫攻坚战,以习主席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注重脱贫问题。“‘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贫穷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的“三农”问题解决不了,人们就脱不了贫,脱不了贫,就根本谈不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如何才能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充分说明了脱贫的核心在于思想上的脱贫。思想一放开,财路广为开。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是具备脱贫的较大潜力的,我们的工业体系相对较为完善,多年以来实现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已经为“三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或平台。脱贫的关键在于冲破思路的束缚,敢于脱贫,勇于脱贫,更善于脱贫。其中创新的思想或理念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创新不仅仅是要求广大群众的创新参与,更重要的是需要基层的创新推动。比如我们的花茂村推动“产业扶贫”,江口县打造“金融扶贫”等,这些都是创新理念的切实体现,他们用创新的思维带动着一方致富。同时不难看出,在创新的或思维的推动过程中,我们的脱贫工作,基层党组织力量不能忽视,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好自身在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广大群体,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最为广泛地协调广大企业、群体、市场等方面的资源,紧跟着党中央的最新思路,尊重群众意愿,注重方法或路径创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