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2日电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日,福建省纪委通报近期查处的6起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违规违纪典型案例。(人民网 1月12日)
何谓“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补贴”?顾名思义,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补贴理应是为改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解决普通百姓“安居”实际困难,谋取福祉的大好实事。福建省《关于做好2015年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也指出,造福工程危房改造是为贯彻落实国家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求,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同时,还明确补贴对象为: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残疾人、低收入农户、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国家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家庭以及录入农村住房信息系统中的农村危房户;居住在条件恶劣偏远自然村农户;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等六类农户。
可见,“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补贴”贴着大大的“民生标签”。但从通报的6例典型案件中,笔者发现一个“特点”:4例典型案件,涉及违规将公职人员列为补助对象,占到了通报案例的67%,令人咋舌。其中,甚至一些公职人员在明知不符合申领条件的情况下,依然无视党纪和相关规定,谋取个人利益。
如此对象明确、“红线”清晰的危房改造补助,何以会存在疏漏?笔者注意到,通报中指出,相关工作人员存在“未认真复核”、“未能认真组织对申报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本村补助对象公示名单把关不严”、“未按要求对上报的补助对象资格进行认真调查、审核”等问题的描述。在福建省《关于做好2015年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中,详细规定了补助申领“五步操作程序”,即农户申请、集体评议、入户审核、审批公示、竣工验收。笔者认为,如此严密的工作程序下,用“把关不严”来作说辞,是否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是真“把关不严”,还是存在“投桃报李”的利益交换,这值得深思。不管怎样,此次福建省聚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扶贫资金问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发现问题也给予严肃处理,既为觊觎群众身边利益的“苍蝇”敲响了警钟,也挽回了利益,彰显了政府公信力,值得称赞。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重点中,多聚焦这“把关不严”背后的深意,为群众交一份更放心的“答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