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村干部违规报销340次不仅是在挥霍资产

[ 作者:白文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15 录入:吴玲香 ]

近日,浙江省纪委监委通报了台州市椒江区马峙村村干部挥霍浪费村集体资产相关问题。2013年至2016年,马峙村村委会原主任李昌启、村监会原主任李昌志及其他4名村干部先后340次违规列支招待费、香烟费、餐费等,报销费用近6万元。(8月14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经过巡察组的深挖细查,2013年至2016年的3年间,马峙村“两委”,违规列支招待费、香烟费、餐费竟达340次,其中既有40元的香烟发票,也有高达3000元的就餐费,还有同一天违规报销2次的情况。不仅说明马峙村“两委”无视法纪,置禁令于不顾,胆大妄为,也暴露出马峙村财务管理混乱、财务报销随意、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地位坚不坚固、战斗堡垒作用强不强,是农村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说村 “两委”的作用发挥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村 “两委”发挥作用,促进所在村的发展,关键就要确保其党员干部队伍能够把精力和心思用到为村民谋实事解难题上来,自身不发生问题。

很显然,马峙村“两委”的党员干部,3年340次违规报销费用近6万元,可以说其精力和心思,根本就没有用在服务群众,为所在村集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上来,而是挖空心思侵占和挥霍村集体资金。这样的基层组织能够起到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吗?答案不言自明。

本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村“两委”,却成了挥霍集体资产的“蛀虫”,整个村“两委”党员干部基本深陷其中,委实让人叹息。此等觉悟和素养的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会是什么样,真不敢猜测。但可以想象,涉事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形象,必然会损害群众心目中的党员干部形象,抹黑政府形象。因此而言,村干部3年违规报销340次,除了挥霍村集体资产外,更会损害群众利益、蚕食群众的信任,损害党员干部形象和政府公信力。3年报违规报销费用6万,看似数量并非巨大,但影响却极坏,必须要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当然,发生基层党员干部肆意挥霍村集体资产的问题,关键是少数党员干部自身信仰淡化、法纪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差。但同时也应看到,问题的发生与上级部门监督执纪缺失,管理制度不落实有着脱不开的关系。3年时间里,数百次的违规报销和挥霍行为,难道不会露出一点马脚?难道会没有村民反映问题?村上财务公开制度,民主集中制、村级一般性事务联席会议制等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形同虚设也就罢了,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财务审计等制度和工作岂能形同虚设。这里面,到底是监督不到位,还是不愿监督,也或是某些原因让监督故意失效,恐怕还须当地纪委监委深入查处。

村干部违规报销340次村公资金,就是一记警钟,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绝不能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除了要正确使用基层党员干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外,更要强化制度落实和监督管理,只有把各项制度落地落实,实现监督执纪全覆盖零容忍,真正堵住基层党员干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肆意侵占挥霍集体资产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漏洞,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