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田头党课”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5 录入:吴玲香 ]

近期,江苏东台市建立“田头党课”巡讲制度,通过田头上党课、送技能、解疑惑,建强一线堡垒、助推乡村振兴。该市选择毗邻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业智能化示范点的村居作为巡讲点,每个镇区设置3-4个左右。根据农时节气及巡讲点农业产业特色,排定巡讲课程表,明确每场活动的时间、地点及主讲人,确保活动及早谋划、有序开展。依托乡村大喇叭,开设“田头党课”专题栏目,对每堂“田头党课”进行音频直播,方便村民同步收听。(10月12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说起党课,有人认为就是请党史专家来讲讲党的发展历程,对农民朋友而言,没有多大的作用。其实,党课肯定不能局限于讲党史,更重要的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助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此,各个地方都“各显神通”,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党课内容落地生根。江苏东台市建立“田头党课”巡讲制度,将产业技能融于党课之中,学得实在,并能学以致用。这样既接地气,又因地制宜的“田头党课”,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新举措。

什么课堂不分台上台下?什么课堂没有讲台、课桌?什么课堂能随时移动?什么课堂不定时长?此等神奇的课堂,唯“田头党课”!“田头党课”,特点就在“田头”,将党的知识和产业技能落实在田间地头,一改以前那种讲形式、讲排场的学习模式,讲求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完全将政治学习与生产劳动融合起来。这样的学习不单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了思想引领与工作目标的高度契合。

“田头党课”的形式不拘一格,完全是利用劳动间隙进行“授课”,且充分发挥了雷锋同志“钉子精神”的作用,既得休整,又得到学习的享受,是“挤”和“钻”的有效组合,获得工作、学习双丰收,又何乐而不为呢?这个“田头”还体现在将本来有些深奥的知识简单化、通俗化,密切与生产劳动相联系,最终形成合力,提升工作效率。

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眼下,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领,极易在前进中迷失方向。利用“田头党课”的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按计划、分步骤贯彻落实到党员干部及群众的生活、工作中,有助于掀起全民的学习热潮,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工作起来就会满腔热情。

“田头党课”,可贵的就是容易推进和坚持。学习的形式再堂皇,规格再高端,倘若一曝十寒,也是落不到实处的。“田头党课”的讲授环节,涵盖了从政治到产业方方面面的内容,还邀请参学村民代表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共性问题,由主讲教师现场解答。这样,基层党建工作就与脱贫攻坚、小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透过像江苏东台市这样的“田头党课”,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文/何竹梅)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