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下好乡村振兴一盘大棋

[ 作者:徐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2 录入:吴玲香 ]

首个农民丰收节带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涉及面很宽,需要在总体谋划、全面推进基础上,处理好一些辩证统一的关系,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处理好攻坚战与持久战的关系,确保乡村振兴有力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打攻坚战,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紧盯住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资源力量抓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确保到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持久战,就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能吊高胃口、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更不能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坚守底线、稳扎稳打,看准了就抓紧去推,一时拿不准看不清的不能急于求成、蛮干乱干,甚至犯颠覆性错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工程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关心,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农村“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推动农业农村全方位深刻变革的创新实践。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把各方面工作统筹起来,把各领域政策措施衔接起来,理清条条块块,明确目标任务,把握进度节奏,做到谋定而后动。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宏观上要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在微观上要因地制宜,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特点,不搞统一模式,在执行上要强化规划权威性和约束力,按图施工、挂图作战,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创造,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迫命令,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

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繁荣,让城乡居民更好享受现代化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让留在农村的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共同分享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发展成果。新型城镇化能够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又能够支撑新型城镇化,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深刻认识城乡发展规律,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同向发力、互促互进,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

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汇聚形成全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领域宽、资金投入大、工作战线长,不可能党委政府“包打天下”,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激发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要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做好规划制定、组织发动、政策执行、要素投入、强化服务等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失常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多运用失常办法和法治手段,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农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顺应部分非农企业向“三农”领域转移的新趋势,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动更多优势资源要素向乡村聚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中区泊水街道)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