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首批“乡村新闻官”日前正式上任,该市84个镇街共1023条行政村将陆续设立“乡村新闻官”。这是清远市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落实“一村一品一故事”和新闻惠民工程,用本土语言传达好上级政策,讲好本土故事的创举,属全国首创。(8月14日,广州日报)
一直以来,受地理条件和物质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即使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依然存在闭塞现象。村里“听不到”外界,外界“看不到”村里,两者无法深度了解、融入,又如何能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在此背景下,打通村里村外信息脉络已变得至关重要。
据报道,清远“乡村新闻官”不仅播报农事,而且播报政事,一边通过媒体平台、电商平台把农事信息传播出去,一边用本土语言、群众语言讲解国家政策、讲好本土故事,体现了群众路线与专业路线有机结合的新闻宣传新思维,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明建设。
随着科技进步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农民已经知晓了网络的魅力,学会了通过微信等渠道交流信息。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当鱼龙混杂的信息传播到农村,农民要辨认哪是真、哪是假,并非易事。在乡村,谣言或许可以止于“新闻官”,有了筛选权威信息的把关人,信息传播才会更健康、更有效。
“乡村新闻官”,“官”不大,责不小,想当好也不容易。一要向“网红”学习,掌握现代传播规律,用好“互联网+”,扩大传播效果;二要有“讲古”本领,精心挖掘乡村故事,让乡村故事有血有肉有感染力,以好故事感动游客;三要当好“扩音器”,吃透惠民政策,并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讲好政策。
(作者单位: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