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地处边境地区,2016年,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干部韩宝宁来到这里,成为第一书记。可本来满怀信心准备“干出点动静”来的老韩,看到村里的状况后很是发愁:“村容村貌差、种植结构单一……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最要命的就是俩字:缺人。” “村里最需要什么人?是在外工作的本地人,他们对村里有感情,得想办法把他们吸引回来。”老韩心里有了想法,“但因为条件太差,没有人愿意回来。”(8月9日 人民日报)
的确,乡村条件与城市比较起来,条件太差,无论是城市的黑加白,还是城灯火辉煌的繁华,还是就业发展空间,都是乡村无法比拟的。面对人力物力匮乏的现状,该怎么办呢?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和作法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因地制宜、按部就班地进行。
首先,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来说比较薄弱,交通、生活条件还比较差。需要基层领导干部结合当地实际安排部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与此同时,对于乡下的灾难天气,基层领导干部应及时安排人手进行排危,加强农网改造,普及乡下网络通信,水电气到位,也应逐步实施。没有水电气什么都不方便,网上销售无法进行,山沟里的资源很多,比如竹木,荔枝,青果,板栗,花椒等,公路还停留在石子路,一下暴雨就是水沟沟,怎么能把乡村的产品销售出去呢!……如此种种,都是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否则,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其次,加大投入吸引返乡人员。在外工作的本地人,他们对村里有感情,想办法把他们吸引回来,由他们领头成为产业大户。在此基础上,鼓励那些产业大户加入农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共同抵抗资金风险。并定期对这些产业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给予一定的创业基金,产业扶持基金,尤其是最初三年。这样,既留住了本土人才,又发展了地方经济,子女读书,老人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再次,诚心诚意引进专业人才。如何更好地建设乡村,不少有志于乡村建设的企业家也在探索。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需要更为明确的规划。着力培育适应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种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实施了现代农业人才“提升计划”,依托一些国家级新型农民实训基地、培训基地,激发人才潜力,做到人尽其才。并且,进一步落实乡村人才服务工作,出台优秀人才引进办法,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同时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同时,竭尽全力储备后备力量。为了使乡村人才源源不断,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未雨绸缪。把假期在家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提前向他们灌输扎根基层农村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热爱乡村、打造美好乡村的情感,让他们愿意来农村接班。所以,转变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很有必要,这是为乡村建设提前培养后备人才。
总之,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快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打造一支热爱乡村的,奉献乡村的基层干部队伍。乡村需要基层干部的引领和付出。只有这样“按部就班”地统筹运作,人力物力财力才会日渐丰富。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地工程,只要我们全心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措施上多管齐下,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合江县南滩镇中学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