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要帮到关键处扶到心坎上

[ 作者:了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30 录入:吴玲香 ]

帮扶,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涌入,对贫困地区来说肯定有好处。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却遇冷,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对口帮扶没能遵循地方实际,将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说白了,就是帮人没帮到点子上。这对扶贫工作是一个警示:实施精准扶贫,一定要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7月29日,新华网)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攻坚拔寨时期,我们要振奋精神,提高斗志,转变作风,采取有效措施,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确保脱贫攻坚帮到老百姓的关键处,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处。

号准“脉”。就像中医看病,号不准脉,就下不准药,治不好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关键要号准脱贫致富的脉,找准症结,开好方子。

号准“脉”,换句话说就要选准贫困对象,我们的扶贫干部要进村入户调查,实事求是地摸清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程度,并充分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保证贫困户的认定公开、公平、公正,使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得到帮扶。

找准“症结”。确定了我们的帮扶对象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贫困原因,科学划分贫困户类型,将贫困户分类登记。在贫困村中,区分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贫困户中,先区分出缺乏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和有发展能力的扶贫户,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致贫户,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选好“药方”。“脉”号准了,“症结”找准了,接下来就该选好“药方”了。凡是年老体弱、肢体智力精神残疾、家庭成员患大病等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以及因灾因学返贫等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人群,纳入民政救助范围。对具有一定发展能力,通过扶持可以脱贫的贫困对象,纳入扶持对象,根据不同情况,划分层次进行分类扶持。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农业和林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