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这指明了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和正确路径。(7月10日,人民日报)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哪里群众反映的问题多,就应该到哪里进行“微服私访”。对调研中的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加以梳理,并及时采纳吸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走基层”,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扎下去,到群众身边去,了解群众最真实的生活状况。要沉下去,到田间地头去,切实了解最基层的真实情况。简单而言,基层调研要接地气。
基层调研要接地气,首先需要基层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服务理念。任何上级决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百姓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在基层工作中,贯彻上级精神,也需要多从老百姓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工作方向,转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让老百姓易接受,而不是生硬地传达、僵化地推动。
基层调研要接地气,需要基层干部真正做到身入、心入,科学合理地安排繁重的基层工作,把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百姓真言,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提升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多进群众的家门,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说务实的话,多干务实的事,拉近干部群众间的距离,促进群众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基层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务实。
总之,调查研究隔层纸,决策执行隔座山。对领导干部而言,调研是否“走心”,不仅能反映出工作态度好坏、能力水平高低,更能折射出宗旨意识强弱、责任担当大小。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在“走心”上下功夫,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工作基本功练好、练熟,结出硕果,才能有正确的决策和正确的执行。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欢迎。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