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乡村振兴从“赋能”村干部开始

[ 作者:向小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611 更新时间:2018-06-28 录入:吴玲香 ]

在东北一些农村,由于村集体经济“空壳化”,许多村干部面临“无钱办事”“无人管事”的尴尬。为确保所有行政村都行动起来,黑龙江省一些组织部门运用考核督导机制,实行评分与村干部补贴挂钩,向基层组织层层传导压力。对比今昔,有村干部坦言:“村干部混日子的时代过去了”。(6月25日 新华网)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因此,村干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是各项工作的实施者,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强化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增强农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文化教育提升注入内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黑龙江省一些地方的经验可借鉴。

针对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干部“无钱办事”“无人管事”,农村带头人“渴望发展,但不知道如何发展”的现状,鸡西市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通过思想引导、规划引领、项目牵动、人才支撑、资金支持、教育培训、考核激励,以“金鸡归巢”为载体扩大招商引资,组织部门运用考核督导机制,实行评分与村干部补贴挂钩,向基层组织层层传导压力,彻底激发乡村干部以及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状大村集体经济,迅速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

我国目前拥有6亿多农民,村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就必须大力为村干部“赋能”,狠抓农村基层党建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懂农村、懂农民、懂农业、也懂城乡发展的专业化农村干部,安心、专心地在农村“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民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