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叁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叁农”工作队伍。(2018.5.7 人民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三农”,念兹在兹,语重心长。
未来农村什么样?乡村振兴怎么干?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产业振兴是根本、人才振兴是支撑、文化振兴是关键、生态振兴是基础、组织振兴是保障“五个振兴”系统推进,这让乡村振兴路径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方向更明确。笔者认为:接下来的事就是关键在于狠抓落。
乡村既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需要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职业农民。全方位支持返乡创业。财政部、人社部、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出台扶持政策,2018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次。好政策带动,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水”。
强化制度性供给,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块地”改革试点在深入开展,改革多点突破,不断积聚发展新活力。放活经营权。一场“三变”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让贵州水城县米箩镇大变样。资源变资产,激活资源要素,引进产业,村民集体协商;资金变股金,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农民变股东,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红利。
公共财政给力,真金白银地投。中央财政今年出台农民直补、支持新型主体、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等37条具体政策。筹资渠道不断拓宽,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好坏,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所以各级党委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尤其是县级地方党委和乡镇党委要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和农民选进村级两委领导班子,努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他们的头脑,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不走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勇气对乡村振兴工作钉着抓,持之以恒地抓,努力抓出成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通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协调,促进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三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最终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作者地址:平武县东皋行政新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