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境督察“回头看”工作月底前将全面启动,范围覆盖江西、河南、江苏等全国十省区,“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和“敷衍整改”等将作为重点查处问题之一。 (05月28日 央视财经频道)
面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动真碰硬的督察,一些企业主却在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上假作为,让中央环境治理的举措和环保法规在落地中打了折扣。
企业的假整改,与地方部门监管乏力不无关系。面对中央严厉的环境督察,企业为了保全自身的利润,节约成本,出现了“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和“敷衍整改”等行为;然而出现问题的关键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和环保执法部门监督缺位,其原因是怕过度的环境治理影响GDP的增长,从而影响自己的升迁。既不对个别企业主的假作为,动真碰硬地执法;又在环保督查中为企业,如何躲避上级督察支招,致使一些地方的环境突出问题,直至中央主要媒体曝光后,才开始了整改的行动。
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地方党政干部要主动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也成为一地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既要主动作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为自己落实的行动;也要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消除唯GDP的观念,在绿色发展中培育新的经济支柱;同时要认真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以严密的法制思维治理环境脱出问题,推进生态修复,对一些企业存在的“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和“敷衍整改”等问题,以严厉的问责,促使企业经营者把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为企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环境督察“回头看”,贵在问责上出“狠招”。暨将开展的“回头看”,要在借鉴前期的饮“特殊茶”、交“特殊作业”等方式的同时,更要借鉴中央巡视组的经验,把“回头看”与明查暗访、机动式巡察结合起来,让做表面文章者无可防备。对查出的问题既要向假作为的企业经营者问责,又向监管失职渎职者地方党政领导问责。同时创新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干部的评优、提拔使用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政主官“关键少数”的责任,才能促进企业在依靠科技的力量,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在关停并转中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才能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