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5月19日 新浪新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遵照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高度重视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切实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在一些地区,个别领导干部不作为、消极怠政思想严重,未经专家论证、科学研判和调查研究,“拍胸脯”决策,造成一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能有效推进,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来好端端的民生工程变成拍脑袋工程,结果失了民心。这充分体现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专业化素质,树立科学思维,坚持科学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专业化素质和科学决策水平。
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然而,个别地方不顾本地实际,对本地区资源不去充分调查评价、深入论证,只是跟风打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仅败坏了城市资源,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指出,要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坚持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充分尊重不同声音,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以决策的民主化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规划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其核心要义是以制度为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价、公众参与等制度;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式的韧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建成美丽中国及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