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厉兵秣马,乡村振兴必将倚“马”可待

[ 作者:水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11 录入:吴玲香 ]

“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为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清晰指引,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注入了巨大动力。(5月9日 人民日报)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历史检验、社会肯定、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然之路,它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爬坡上坎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农村发展,才能打好脱贫攻坚这个“攻坚战”、 才能打好乡村振兴这个“持久战”,才能啃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硬骨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自豪的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业和城市领域的应用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然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山区,仍有部分农民群众,未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未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当下,凭借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时机,我们更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的“大军”开进农村,挺进山区,我相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能深入农民的脑髓,必能带动农村发展,必能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当前,我国农村马克思主义传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农民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相互交织,竞相涌现;农民知识的贫困,信仰的迷失;马克思主义宣传内容的缺位与表达形式晦涩难懂;基层干部的理论匮乏与行为失范等,都将导致马克思主义挺进农村速度放缓变慢。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更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只要我们坚定决心,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就一定会让这颗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蓬勃盎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要用马克思主义开辟新农村,就要从思想上解放农民,从知识上充实农民,从信仰上引导农民,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知识使人进步,信仰给人强大的力量;要使马克思主义深入新农村,就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农村基层党员当好农民队伍的“排头兵”,引领广大农民不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走上“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要让马克思主义农村化,就要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内容和形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易懂,使之大众化,简单化,“农民”化。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马克思主义将在中国的农村开辟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乐山市市中区环境保护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