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中,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然而却因“笑而不为”的机关作风,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久拖不决,寒了群众的心。
到基层调研,据群众反映,一名基层主要领导在接待群众来访上非常热情,又是泡热茶,又是递烟,显得非常热情,然而却在一边练习书法或批阅文件中耐心听取信访群众反映情况。但看视认真听取群众反映情况,却对问题听而不答,到吃午餐的时间还要安排吃工作餐,直到吃完饭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让信访群众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家中。尔后在反复上访中遇到了相同的情况,群众不得矣而暴粗口,仍然未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折腾多了,群众自知反映问题也是白搭,故而到乡镇反映情况的群众越来越少了。但看视平静的后面,却积累了上访和村社社会治理的隐患。
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党员干部是受组织的委托,担负起一地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责任。因而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公正地用在化解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矛盾上。农村群众肩负生产发展、改善生活的重任,不是碰到非常急迫的问题,也不会在百忙之中到乡镇反映情况,白白浪费时间。因而党员干部要始终视民情为第一要情,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化解群众的困难,让其感受到党和政策的温暖,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群众的小事大于天,其问题得不到解决,一杯热茶和几支也不能换来其幸福的笑容。
整治笑而不为的作风需要创新考核方式。在落实信访法规中,要创新化解信访问题的考核方式,对因笑而不为引发的群众上访或干群矛盾激化的,要严格依规依纪问责并向社会公示,限定时间化解群众反馈的问题,以安抚群众受伤心。同时要加强对信访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强化各级党员干部担起经济发展、化解群众困难的责任,引导其在一线调研中访民难、解民忧、办实事,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建立台帐,分类制定化解措施,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并加强信访群众的回访,疏通信访渠道,回应群众的诉求,在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增强群众发展生产的活力。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