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采完春茶后,夏秋茶价格低,采下来不划算,古茶树基本上就闲置了。今年起,镇宁县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茶农签订收购协议,按照每斤6元的价格收购古茶树粗老茶青用于加工生态黑茶。现在有了生态黑茶产业,古茶树上的夏秋茶和粗老茶青都可以利用起来。(新华社4月16日)
贵州镇宁古茶树为何能焕发新活力,就是因为当地在实施脱贫攻坚中,引进企业+农户的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加工升级,在满足市场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带动了群众的增收,促进了群众保护古茶树的积极性。其原因就是延伸了产业链条。
发展脱贫产业要立足当地实际。很多扶贫干部在如何发展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产业上,可谓绞尽脑汁,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就其原因就是照抄照搬外地经验,盲目引进新产业,要么因缺乏技术支撑出现水土不服,要么未对接市场需求出现滞销,而且削弱了传统产业发展的根基。镇宁等地发展扶贫产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扶贫产业要立足贫困地区的实际,在传统产业中挖掘优势产业进行连片培育,引进企业加工包装,在线上线下对接市场中打开销路,实现地增产、人增收的目标,调动了群众致富的激情。
发展脱贫产业关键在延伸产业链条。贫困地区的群众在千百年来从事传统产业中,炼就了过硬的种养殖技术,虽然产品生态、质量好,但在零星的市场销售中难以形成拳头效应,故而增产不增收。因而扶贫干部要深挖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依靠龙头企业的技术和科技支撑,加强农产品的开发包装,培育地域品牌优势打开市场销路。同时发挥支部的引领作用,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培育自己的经纪人,对接大中城市的市场从而撬开销路,打好生态品牌,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在拓宽群众增收路径中,为集体经济聚财,为群众发展壮大传统产业聚力。
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要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这块硬骨头,需要各级扶贫干部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落实“20字”方略中,把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群众致富的新兴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出台农业招商的优惠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加大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品的开发力度,在对接市场中延伸产业链条,在拓宽群众增收路径中,把扶贫与持志、持智结合起来,才能提升群众的致富内力,共同谱写建设小康社会的辉煌篇章。
(作者地址:盐亭县茶亭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