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产业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

[ 作者:山夫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2 录入:吴玲香 ]

昨日上午,“车客家园北京科技大学社区”微信群里,113位居民热火朝天地“接龙”,以每公斤1.98元的价格团购来自河北省赤城县的“爱心土豆”。半天时间,来自海淀区、朝阳区、房山区17个社区的居民,已团购“爱心土豆”9000余公斤。(01-11 北京日报)

河北赤城土豆滞销,受到了北京市民的爱心团购,解决了种植农户的疑难,受到媒体的赞誉。然而扶贫产业的发展,仅靠“爱心团购”难以构建持续致富之路,而是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

近年来,各地在脱贫攻坚上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持续发力群众增收致富。但是一些产业基地既无龙头企业的支撑,也不连片,满足不了相关企业的加工需求,出现了产品自销,让群众发愁。如川西某县所产土豆,河南某地的西瓜、河北赤城土豆滞销等,靠川大食堂和爱心人的团购,解了群众的一时之难,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扶贫产业需转变发展方式,方能解决滞销的问题。在脱贫攻坚中,一些地方在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中,围绕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实现优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优质农产品的畅销,并在线上线下销售中培育了名优品牌,成为了群众餐桌上的佳肴。如广元的核桃、豆品,依靠科技促进深加工,将核桃、豆制品加工为食用油和易储存的食品10余种,甚至开办特色豆腐宴,深受顾客的喜爱。在实现扶贫产业转型发展中,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扶贫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思路。扶贫产业的科学发展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要实现群众增产增效增收,要创新培育方式。既要在依托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更要用好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和党建引领,科学规划,连片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并在加强产业跟踪服务中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优质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包装提质培育地方品牌,如土豆可加工为署片、署条、粉条等易储存食品,消除农产品受市场季节消费制约的怪圈。同时要围绕产业基地开发乡村旅游,利用游客的消费提升当地产品的声誉,发展电商产业,在线上线下销售中构建销售渠道,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农产品的滞销问题。

热心社会人士的“爱心团购”只是解决农产品滞销的临时办法,只有当地政府以为民服务的真心,以科学发展的思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产、储备、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办法,才是破解农产品销售难的根本之策。

(作者单位:盐亭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