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2018年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着力农业与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促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在6月底前制定出台特色镇(街区)建设总体方案。启动建设特色镇(街区)57个,打造AAA级旅游特色镇(街区)4个。(4月11日 成都商报)
成都市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中,结合区域实际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了行动计划,以特色为品牌为乡村振兴构建了“路线图”,值得借鉴。
乡村振兴需要系统规划。党的十九大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深改小组会议和一号文件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撑,专家学者对乡村振兴的解读和支招为实施者加油鼓劲,但是乡村振兴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并没有在基层干部的思想中解决,大拆大建、照搬照抄、贪大求全和等靠要的思想并未根本上解决,因而需要各级依据中央的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各具特色的行动计划,为基层干部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定位提劲,避免乡村产业和旅游发展的同质化问题,提升乡村振兴的活力。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特色是乡村振兴的亮点,不仅是美、富、靓的标志,而且是持续吸引城镇人力和群众持续增收的底牌。因而乡村振兴在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中,依据地方独特的自然风光、气候特征和民族风情进行科学规划,在提升基础设施加强民居改造,在巩固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中培育新兴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融入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以创业带动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以独特的优势吸引游客和城镇企业、外出成功人士前来观光、投资发展,以特色品牌实现区域经济中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活力。
乡村振兴需要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累一套成熟的经验和科技优势,城市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宽阔的视野,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因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各地自觉接受城市经济的辐射,在解决怎么办中探索怎么干的瓶颈,增强干部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对接城市市场,在落实20字方略中构建投资发展的洼地,吸引龙头企业、在外成功人士下乡或回乡创业兴业,加大农副产品的开发中,培育和提升乡土人才的技术,为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助力,在农村变富变美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