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别让扶贫资金“打水漂”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00 更新时间:2018-04-04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先后对670多个贫困县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开展了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和政策跟踪审计,促进追回或归还资金320多亿元,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日报 4月2日)

绩效,单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扶贫资金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如果使用管理不科学,监管不到位,跑冒滴漏堵不住,扶贫款“打水漂”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为此,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督审计,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不仅直接关系到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更关系到贫困村、贫困户能否有效实现脱贫保障。

扶贫资金是贫困户“救命钱”,容不得动手脚玩猫儿腻。而现实中,“扶贫投入上去了,干部腐败倒下来”的现象却不乏存在。在一些地方,扶贫徒有其名,“打酱油的钱拿来打醋”。一些本该用于脱贫攻坚的费用被用到形象工程上去,个别贫困县“打肿脸装胖子”,一些贫困村的村干部视扶贫资金为“唐僧肉”,在分配使用上越位、插手,想怎样分配就怎样分配。撇开贪污不说,挪用、渗漏、流失七起八落,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的钱,捉襟见肘。若是不能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绩效”,这项工作的深远影响不言自明。

“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资金是不是能用到真正的贫困人口身上,扶贫政策可不可以落到真贫的根子上,能否精准聚焦、靶向发力,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护航扶贫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扶贫真实有效性和各级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水平。就以报道中所例举数据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先后对670多个贫困县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了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和政策跟踪审计,促进追回或归还资金320多亿元。可以想见,无论是《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也好,还是《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也罢,无一离不开监督二字。

为此,要别让扶贫资金不“打水漂”,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发挥出切实效益。首先得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其次要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程序,形成政府和社会合力,尽可能的采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资金监督,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再者及时曝光和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年年审计”和“轮审”相结合的办法,让公共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审计部门要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预算审计,项目完工后要进行决算审计,规范扶贫资金的去向,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督。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扶贫的关键看困难群众能否脱贫。推动审计整改制度机制完善,加大督查力度,形成监督合力,细化整改责任,建立整改问题台账,从实行对账销号办法等方面入手,补足“短板”,定能兜住为民“底线”。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