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项城、三门峡、禹州等地的村监委建立标准化村务公开栏,公开村委会财务收支状况、救助资金发放情况、干部廉洁自律表现。透明换来了信任,公开获得了点赞。(人民网 5月31日)
过去,基层干部常常反映:充满热情做事,可是群众不说好、不点赞,甚至用“有色眼镜”看自己。干部“出了一身汗,仍然不好看”,从根本上说,干群关系出现隔阂主要是政务信息不公开。
以河南项城任楼村为例,村监委建立了标准化村务公开栏,每月15日村监委就会集中对村级组织票据合理性进行集体“会签”,评定合理并加盖村监委专用章方可报销,钱花在哪里、怎么花的一目了然,干部心理踏实了,村民心理亮堂了。
干部做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许多村民强烈反映村里土路坑坑洼洼不好走,村委会在村监委的监督下多方筹资、积极修路,建成了2.5公里长的水泥路,村民高兴的不得了,齐声称赞新气象。
“清水虽然无色无味,但入口净爽,回味绵长”。要取信于民,得先让政务透明,要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假大空”,更不能“喊口号”,而是要敢于公开、善于公开、及时公开。村级工程项目、村干部履职尽责、财务收支明细、扶贫资金去向等公开后,干部工作起来,顺畅多了。
民之所望,施政之所向。要获得群众的笑脸和点赞,就需要基层干部多走访、多做事、做实事,面对当前脱贫工作“困难中的困难和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透明信息,保证资金用在明处、实处才能让困难群众真正获得扶贫红利和实惠。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卫计监督大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