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政策未能有效激励贫困户。36个县在产业扶贫等项目中垒大户、简单发钱发物等,未能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涉及资金12.29亿元。其中,9个县将3.16亿元产业扶贫等“造血”资金直接发放给贫困户;18个县将8.92亿元扶贫资金直接投向企业、合作社或大户,但未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12个县65家合作社、企业未按协议向贫困户分红等,涉及资金2094.63万元。(7月0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产业扶贫是是各级扶贫干部关心的重点,因为它事关群众长远增收的大问题。然而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却出现了剑走偏方的现象,出现了“垒大户”或投向企业、合作社上,未能对贫困群众起到撬动作用。
产业扶贫资金出现倒挂,有其特殊的原因。主要是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上缺乏技能,对接市场的能力弱,故对上级拨出的产业扶贫资金不敢使用,担不起风险,因为自身穷,怕产业发展失败后还不上,更上自己陷入更为贫困的境地。而有发展经验的大户,渴望产业资金的扶持,故而产业资金被投向了种养殖大户,在拉动大户发展的同时,也让扶贫干部有了成就感。
发挥扶贫产业,更需要精准施策。扶持企业、扶持大户虽然让亮点更靓,但是不能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成效,始终是扶贫干部心中的痛。因而在发展扶贫产业上,既要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自,更要在技术对贫困群众进行传帮带或开展针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在提升其种养殖技能的同时,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以企业或合作社连接市场中,消除怕用产业扶贫资金的思想,自觉运用产业扶贫资金发展壮大扶贫主导产业。同时在扶持企业和大户中,要运用其辐射作用,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参加到产业发展中,采取以工代训的方式,提升生产技能和战胜贫困的能力,产业资金方能起到撬动作用。
扶持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要有耐心。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为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了改善。然而生活了贫困地区的群众,固守着自己的生活定律,对新鲜事物的感染还要有一个短期的适应过程。需要广大扶贫干部创新方式,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更要组织贫困群众外出参观开拓眼界,也要在引进企业、培植合作社、扶持大户发展中,让贫困群众感受到示范的辐射的力量,在企业或合作社的带动中破胆,掌握过硬的种养殖技术,参与到产业扶贫的大业中来。更要在围绕产业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在发挥自己特长中加快对新鲜事物的吸收与融化,才能在增收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参与乡村振兴的激情。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